【中時新聞網綜合報導/劉伊珊】

術前未處理齒列問題,植牙可能面臨受力不均、空間不足等潛在問題
許多民眾認為「植牙就是補牙」,卻忽略了植牙其實是一項需謹慎規劃的口腔重建工程。當缺牙多年,口腔內其他牙齒可能因咬合改變、牙周問題或傾斜位移而陷入不平衡狀態,此時若未經妥善評估就進行植牙,可能影響口腔功能與外觀。

錯過時機,讓缺牙變成口腔挑戰
植牙不僅僅是「補一顆牙」。許多患者因牙周病、蛀牙或外傷導致缺牙,若長期忽視治療,不僅可能造成鄰牙傾斜、牙縫變大、咬合問題,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影響骨質情形。當牙齒逐漸移位、口腔結構改變,未來想補回缺牙位置,可能會面對更複雜的手術與修復風險。如果未經專業醫師精準評估就急於植牙,可能出現植體空間不足、受力不均,甚至需再次處理,可能增加治療時間與費用。

▲矯正不只是美觀,也是建立植牙條件的重要步驟之一。歐耐恩/提供

空間不足 可能是植牙困難的潛在因素

某些缺牙狀況的患者,經牙醫師評估後,可能需先進行齒列調整,再進一步規劃植牙治療,這是因為牙齒移位或缺牙可能導致鄰近牙齒逐漸向缺牙處傾倒,一旦植牙空間不足,可能影響假牙設計,也可能增加食物殘渣堆積與清潔難度的風險。牙醫師指出,這類問題常見於兩類患者族群:一是牙齒原本擁擠、蛀牙掉牙者;二是長期缺牙未補、鄰牙傾斜者。

齒列調整 為植牙建立良好基礎
在部分患者的植牙前置作業中,隱形牙套可作為協助調整齒列與空間的工具之一,有助於牙醫師在整體治療規劃上的安排。以「歐耐恩 OLigner」隱形牙套為例,若經牙醫師評估後選擇適合個人狀況的齒列調整方式,搭配透明設計的隱形牙套,在外觀與配戴上可能較為便利。部分患者在療程中表示較易適應。透過齒列空間的評估與預先調整,有助於醫師建立合適的咬合條件,利於後續療程安排。也利於考量功能與外觀平衡的治療方向。

完整規劃 有助於治療結果
並非每位缺牙患者都一定要矯正牙齒,但若出現齒列擁擠、空間不足、骨質流失等情形,就可能無法只靠單一植牙解決問題。醫師會依據患者條件評估是否須先矯正,才能讓植牙發揮應有功能。植牙與矯正牙套的順序與搭配,須經由專業牙醫評估。作為協助齒列重建的輔助工具,歐耐恩 OLigner 隱形牙套可協助牙醫師在不同療程階段進行整體規劃。植牙與矯正牙套並非互斥,而是互補的療程夥伴。更多關於隱形牙套及口腔健康的資訊,可至歐耐恩官網(https://www.oligner.com/)查詢。